信息快递
转发教育部关于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工作的通知
各位老师:
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工作已经开始,现将通知转发如下,请各有关单位根据通知要求,认真组织投标,并将投标情况及时上报科技处。
法政系办公室
2008.6.23
附:
教 育 部 司 局 函 件
教社科司函〔2008〕83号
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
攻关项目2008年度招标工作的通知
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教育厅(教委),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,部属各高等学校:
根据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(试行)》,现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8年度招标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招标课题和资助额度
经高等学校推荐和教育部社科委遴选,并经教育部批准,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8年度招标课题共40项(详见附件)。
以上每个项目的资助经费,原则上为30—80万元。
二、投标条件
凡普通高等学校在职教师,具有正高职称,符合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(试行)》的有关规定,经所在学校同意并提供担保,均可组织课题组参加投标。
1、承担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尚未完成者;
2、承担历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、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尚未完成者;
3、正在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在2008年8月15日前,未提出最终成果鉴定申请者。
三、招标文件和投标要求
(一)招标文件
1、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8年招标课题》
2、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(试行)》
3、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投标评审书》
4、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《关于受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投标材料的函》
5、教育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8年度投标情况一览表
以上招标文件请向教育部委托的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索取。全部招标文件亦可在“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”(http://sinoss.net)下载。
(二)投标要求
1、投标者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,使之符合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,不得自行改动投标课题名称。
2、投标文件由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负责审核,在确认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后,将7份投标文件分别装袋盖章密封(含1份原件),于2008年8月30日前向教育部委托的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提交。
四、材料报送的有关事项
详见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《关于受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投标材料的函》。
教育部社科司联系人:何健,联系电话:010—66097562。
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联系人:李建平,联系电话:010—58581195、13910069317。邮寄地址:高校社会科学评价中心,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21层B区,邮编:100029。
附件:教育部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
教育部社会科学司
二○○八年五月二十三日
附 件
教育部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
招 标课 题
序号 | 课 题 名 称 |
1 |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研究 |
2 | 马克思主义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|
3 |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|
4 |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体系研究 |
5 | 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|
6 | 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与现代践行研究 |
7 | 哲学社会科学“走出去”战略研究 |
8 | 中国侵权责任法立法疑难问题研究 |
9 | 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绩效研究 |
10 | 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|
11 | 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 |
12 | 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调控作用研究 |
13 | 效率和公平相互协调的初次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|
14 | 中国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|
15 | 我国货币政策体系与传导机制研究 |
16 | 中部崛起过程中的新型工业化研究 |
17 |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|
18 |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政府治理模式研究 |
19 | 加快中国企业国际知名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|
20 | 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成功模式及相关政策研究 |
21 | 中国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能力建设研究 |
22 | “病有所医”与中国健康保障系统研究 |
23 | 边疆民族心理、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研究 |
24 | 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状况研究 |
25 | 中国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研究 |
26 | 灾后中小学生心理疏导研究 |
27 | 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 |
28 | 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|
29 |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(教育部委托研究) |
30 | 中国艺术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|
31 | 孔子学院教学模式研究 |
32 | 网络舆论的监测与安全研究 |
33 | 中国辞赋通史 |
34 |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|
35 | 西方中国形象的变迁及其历史和思想根源研究 |
36 | 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 |
37 | 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 |
38 | 中国特色国际关系与外交理论创新研究 |
39 | 中东伊斯兰地区与国际体系转型研究 |
40 | 冷战后中印关系研究 |